当今世界,一次性使用外科吻合器是现代外科不可或缺的手术器械。吻合器是一种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在外科手术中对组织进行缝合连接。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装置将特制的吻合钉击发,使吻合钉穿透需要连接的组织,然后通过自身的形状变化(如弯曲)将组织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组织的吻合。就像用订书机装订纸张一样,吻合器将组织紧密地 “订” 在一起,替代了传统手工缝合的部分操作。从第一个外科吻合器的诞生至今,外科吻合器已经走过百年历程。
吻合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当时外科手术的缝合主要依靠手工操作,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而且对医生的缝合技巧要求很高。1908 年,匈牙利外科医生 Humer Hültl 发明了第一台外科吻合器,这台吻合器主要用于胃肠道手术中的吻合。它的设计理念类似于订书机,通过机械装置将 U 形钉打入组织来连接胃肠道。不过,这一时期的吻合器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操作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吻合钉的材料和设计也比较粗糙,容易引起组织反应和吻合口并发症。
20 世纪中叶,随着机械制造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吻合器得到了初步的改进。吻合器的体积逐渐缩小,便于在手术中使用。同时,吻合钉的材料从早期容易引起炎症的金属(如普通钢)改为钛合金等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材料。钛合金吻合钉具有良好的组织耐受性,减少了组织对吻合钉的排斥反应,降低了术后感染和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此外,在这一时期,吻合器的机械结构也更加合理,击发装置的可靠性有所提高,使得吻合过程更加稳定。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吻合器的功能不断拓展。一方面,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吻合器,以满足不同组织和手术的需求。例如,血管吻合器在这个时期被研发出来,用于血管外科手术。血管吻合器在设计上更加精密,其吻合钉更小、更细,能够适应血管组织的特殊要求,确保血管吻合后的通畅性。另一方面,吻合器的调节功能得到增强,医生可以根据组织的厚度、张力等因素对吻合器进行调节,如调整吻合钉的间距、高度等,以达到最佳的吻合效果。同时,电动吻合器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它利用电动装置驱动吻合钉的击发,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击发力量,在一些复杂手术或者大量吻合操作的情况下显示出优势。
上图:上世纪90年代吻合器
进入 21 世纪,吻合器在智能化和微创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智能化方面,一些先进的吻合器配备了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可以实时监测组织的特性,如组织厚度、湿度等,并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吻合参数。这有助于提高吻合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在微创化方面,随着腹腔镜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发展,小型化、适合微创手术的吻合器应运而生。这些吻合器可以通过小的切口或穿刺通道进入体内,在腹腔镜或机器人的操作下完成组织的吻合,大大减少了手术对患者身体的创伤。同时,一次性吻合器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在保证医疗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其设计也越来越注重人体工程学,操作更加简便、舒适。
吻合器的设计初衷是希望能够替代手工吻合(缝合技术),提高手术缝合效率,经过100多年外科医生的临床实践和反馈,外科吻合器产品日臻完善,已经从反复使用发展到一次性使用,从开放性手术向腔镜手术、从现场手术向远程机器人手术方向演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改变生产力。吻合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效率,例如,在胃肠道手术中,手工缝合肠道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确保吻合口的质量。而吻合器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以消化道吻合为例,使用吻合器进行肠道吻合,操作熟练的医生可能仅需几分钟就能完成,相比手工缝合可能节省几十分钟甚至数小时。这在急诊手术或者复杂的多脏器联合手术中尤为重要,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手术量较大的科室,吻合器的高效性使得医生能够在一天内完成更多的手术,有效缓解了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吻合器的使用在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手术质量,由此带来的最直接的获益就是吻合精准度的提高和组织损伤明显减少。吻合器通过机械装置将吻合钉精确地打入组织,使组织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整齐。例如在血管吻合手术中,血管吻合器能够确保血管内膜的精准对接,减少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的风险。这种高精度的吻合有助于术后组织的愈合,降低了吻合口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另一方面,相比传统手工缝合时反复穿刺组织,吻合器的操作相对温和。其吻合钉的植入方式对组织的物理损伤较小,并且由于吻合器的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组织的张力,减少了组织在缝合过程中的撕扯。在精细的神经外科手术或者眼科手术(如角膜移植等涉及组织吻合的情况)中,减少组织损伤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和功能保留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医学对微创理念的追求,吻合器的小型化和适合微创手术的设计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中,小型吻合器可以通过微小的切口或穿刺通道进入体内。例如,在腹腔镜下的结肠切除术或胃切除术等手术中,腹腔镜专用吻合器能够在腹腔内有限的空间里准确地进行肠道或胃部组织的吻合,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巨大创伤。这不仅减少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有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吻合器的使用不仅推动外科手术微创化的发展,也在不断增加外科手术的适应症范围,使得原来一些无法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或者个体得以获得治疗的机会。一些复杂的手术由于传统缝合方式的局限性而难以开展或者风险较高,吻合器的出现使得这些手术变得可行或者风险降低。例如,在一些高龄患者或者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上进行手术,由于他们的身体耐受性较差,长时间的手术和复杂的手工缝合可能会增加风险。而吻合器的高效和高质量吻合特点使得这类患者能够更好地承受手术,扩大了外科手术的适应症范围,让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有效的治疗。
并非所有外科手术都适合使用吻合器。吻合器对组织的类型和厚度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组织过厚或过薄,可能会影响吻合效果。例如,对于非常薄的血管组织,使用常规的吻合器可能会导致吻合钉穿透血管壁,引起出血;而对于过厚的组织,吻合钉可能无法完全穿透组织,导致吻合不牢固。另外,在一些复杂的手术场景中,如多次手术导致组织粘连严重、解剖结构严重变形的情况下,吻合器的使用可能会受到限制。此时,传统的手工缝合可能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细的操作。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最新文章
- 外科手术的神兵利器——一次性使用外科吻合器
- 探索高血脂:隐藏的脑卒中风险因子
- 脑血管病:年轻化趋势下的警钟
- 揭秘保健品选择指南:如何正确匹配个人健康需
- 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关怀指南
- 守护心脑血管:高效预防高血压引发的脑卒中策
- 重拾生活步伐: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之
- 探索脑卒中根源,筑起预防之墙
-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策略与实践
- A500ETF“吸金”2155亿元:30家
- 不再看天吃菜,142位青年学者比拼集装箱里
- 新模式、新玩法激发冰雪消费潜力拓展冰雪经济
- “能”见首席丨对话科德宝中国地区代表王嘉毓
- 湖北鹤峰:小镇赶场土货俏
- 首款搭载大模型的助听器入选刘强东年货清单,
- 2024年广西口岸查验出入境人员1431.
- 碧桂园服务:暖心服务获认同,映照“服务成就
- 定档!2025年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将在
- 碧桂园服务启动“乘梯无忧”专项行动,携手业
- 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紧急驰援西藏日喀则市定日
- 集邦咨询:策略与成本考量驱动欧、日系IDM
- 得物App亮相第六届中国马拉松博览会,线上
- 逆转肺癌治疗困境——攻破MET扩增致耐药的
- 关键药代动力学参数详解,助力临床治疗实践
- MET基因异常: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驱动因素
- MET14跳变革新治疗视野:非小细胞肺癌的
- 解锁MET蛋白过表达: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