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浪潮席卷全球,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通信行业上市公司正以光通信技术为载体,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不断逐梦科技星辰。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定海”芯片和星云大模型,为智能计算领域注入中国智慧;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辰光”)聚焦高密度光互连,用光纤编织起数据传输的星河网络;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和通”)以端侧AI为支点,不断撬动AI应用的新边界……
展望未来,深市通信行业上市公司纷纷表示,将持续深耕技术创新的沃土,携手构建起更庞大的通信产业生态,从芯片研发到终端应用,从光通信网络到人工智能,凝聚合力,引领全球通信行业向更前沿领域迈进。
技术创新攀高峰
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技术、市场多方利好因素叠加,我国通信业实现稳步增长,5G、千兆光网等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各项应用普及持续深化。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469亿元,同比增长0.7%。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7%。此外,截至3月末,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7454万公里,同比增长13.7%。其中接入网光缆、本地网中继光缆和长途光缆线路所占比重分别为59.2%、39.3%和1.5%。
在此蓬勃发展的行业大环境下,深市通信行业上市公司凭借自身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强大的创新驱动力,成为推动行业前行的重要力量。
例如,广和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四大核心举措筑牢创新根基:一是高强度投入研发,近三年累计投入超20亿元,其中2024年研发投入7.19亿元,占营收8.78%;二是完善研发体系,依托经验丰富的骨干团队与校企合作人才储备,接轨国际先进流程,建立适配自身的研发管理与绩效评价系统;三是深耕端侧AI领域,实现前沿AI模型高效部署,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四是聚焦机器人领域,以无埋线、可扩展感知、高精度定位避障及成本优化的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及与头部企业合作的具身智能项目,展现深厚技术积累与创新实力。
“技术领先是公司发展的根本。”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一直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2019年至2024年累计研发费用1170.7亿元。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240.3亿元,占收入比例近20%,研发人员3.3万人,占总人数比例达49%。
然而,创新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部分企业面临着高端人才短缺、关键技术“卡脖子”、研发周期长且投入大等难题。此外,国际技术封锁也对核心元器件供应链造成冲击,迫使企业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加速前行。但这些挑战并未阻挡企业的创新脚步,它们正以更坚定的决心,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攻克技术难关,为通信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正如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5年,公司将把握AI在通信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端侧以及行业应用等四个维度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通过巩固国内运营商的基本盘,持续提升海外运营商市场占有率,深化“头部互联网+运营商”在算力产品的布局,推动端侧AI在个人及家庭升级等系列经营举措,并加大AI领域研发和布局,有信心推动公司收入重回增长轨道。
资本助力谋发展
高研发投入对于公司而言既是抢占技术制高点、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密钥”,也是考验资金储备与运营韧性的“长期挑战”,因此需要资金的持续支持。在这过程中,资本市场成为深市通信企业突破资金瓶颈的“动力引擎”与创新发展的“稳定后盾”。通过IPO、定向增发、可转债等多元融资渠道,企业得以快速募集资金投入核心技术研发。
例如,广和通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深市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供了非常好的融资渠道。公司2017年上市以来,通过资本市场累计募集资金12.55亿元,助力公司在从3G到5G的通信技术的迭代过程中不断取得突破。
并购重组也是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的“战略利器”。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11月份,公司向持有控股子公司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18.82%股权的两名股东发行A股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中兴微电子股权,交易对价26.1亿元,完成后中兴通讯持有中兴微电子100%股权。通过本次收购,中兴通讯进一步加强对中兴微电子的管理与控制力,强化核心竞争力。”
太辰光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深交所上市后,公司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进一步得到提高,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也让合作伙伴更有信心,为技术合作、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由此不难看出,资本市场不仅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支持,更通过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助力深市通信企业构建起“研发—产业—资本”的良性循环生态。展望未来,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深市通信企业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资本的强力支撑下,它们将继续深耕技术创新,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在6G通信、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为全球通信行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最新文章
- 重塑未来出行,安通林携下一代智能座舱亮相2
- “重要的事情说七遍”!四字铭文“实证”北京
- 2025上海车展线控底盘时代来临
- 润达医疗2025年拟为子公司提供不超过42
- 深振业A拟:未来一年拟为子公司提供总额为1
- 曹操出行:聚合平台的“打工人”
- 用友网络再上市,等待触底反弹?
- 马自达电动化时代下的EZ-60与创新之路
- 基石资本张维:认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线
- 从入院到出院不到24小时!上海四院创新胃肠
- 安徽大学教师赴维也纳联合国总部讲好中国故事
- 今日头条 ×ELLE 共启「春
- 星星充电两兆瓦超充重磅发布聚合功率率先突破
- 永泰运2024年年报:业绩稳健增长,数字化
- 国家医保局等七部门:做好长期照护师培养培训
- 从技术信仰到产业终局:地平线9660.HK
- 7万级SUV终极对决!瑞虎7卓越版与X5P
- 多核智控新突破!杰发科技AC7870车规M
- 19.99万起!东风本田S7推震撼一口价,
- 16.49万起!捷途山海L9上市,解锁家庭
- 19.99万起!广汽本田P7上市,定义纯电
- 零跑B10全球上市,科技平权重塑紧凑型SU
- 安聪慧掌舵新极氪:破局协同难题,冲刺智能领
- 19.99万起!广汽本田P7上市,八大体验
- 北斗智联与智驾大陆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定义舱驾
- 兰博基尼UrusSE登陆消博会,混动超跑演
- 2025年中国航天日海南分会场系列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