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6

十日谈吴惠源:我与复旦的邮缘

发表时间:2024-11-24 08:17:44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4147    

被誉为集邮界“亚运会”的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将在上海举办,这让我想起自己读大学时的邮缘往事。

1981年3月,复旦大学集邮协会成立,我是首任会长。我是恢复高考后首届1977级中文系的学生,那时已是四年级,离1982年初毕业还有近一年时间。

因为喜欢集邮,我是邮票公司的常客,常常上完课脚踏车一跨就出去了,南京东路来回两个多小时也没觉得远。每当买回来邮票,班级的同学们就围着我“分享”。精美的邮票激起了很多同学的集邮兴趣,中文系的集邮氛围也因此炽热起来。也因为如此,校学生会把筹建集邮协会的任务交给了我。

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宿舍的书桌上铺开了白报纸,汪同学抄写成立启事追求完美,第一遍不满意,撕了;旁边的张同学讲究文采,建议加上“钩沉轶事、整理邮史掌故”云云。花了三个小时,抄了一大一小两份,小的张贴到邯郸路校门口的布告栏里,大的张贴到大食堂入口处的布告栏里,两处都是复旦重要消息发布之地,来往人多,观者甚众。

复旦邮协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给我最大鼓舞的是,邮协的活动得到了校长们的支持。

1981年是复旦大学建校76周年,邮协准备印制校庆纪念封,方案中有苏步青校长的题词。我虽然负会长之名,但不过是名普通学生,与学校最高层相隔甚远。我凭着学生会的介绍信,揣了一份报告就莽莽撞撞上了校长办公室的楼梯。校办的蒋玉培老师对校庆纪念封计划非常赞同,甚至想到了可以作为赠送外宾的礼物。她的平易近人让我如沐春风,更大的春风还在后面,短短几天后,竟收到了苏校长的亲笔题词。校长离我们不远!

我与漫画家徐克仁先生当年同班,近水楼台请他设计纪念封,他脑子一转就完成了:红底白字的校长题词横幅式地贯穿纪念封的左右,配上夸张变形的数字设计,十分醒目。可惜当时无力支付设计稿酬,仅给他20枚纪念封聊充“炭值”,我内疚至今。

5月27日是校庆首日,邮协的纪念封为校庆增添了喜气,首届邮展也在物理楼大厅顺利开展。邮协会员展出了以新中国邮票为主的纪特全、JT新票全、全部“文革”票和编号票,还有各种专题邮集。令邮协会员感到亲切的是,谢希德副校长也参与了邮展,那个时期正好发生英阿马岛之战,她特地选送来一些英国邮票以示对集邮协会的支持。

邮展进行两天,因为校办蒋老师说过苏校长会来看展,大家就一直翘首以盼。展览将近尾声,蒋老师匆匆来了,说苏校长整天都在开会,希望展览稍稍延长一会儿,她再去催一下。不多久蒋老师喘着气赶回来,说会议一时半会结束不了,校长已表示歉意。大家虽然遗憾,但还是对校长充满敬意。

我毕业离校时,集邮协会的工作移交给了下一届同学。四十多年转瞬即逝,喜见复旦邮协一届届相传,至今健康茁壮,多么强盛的生命力啊!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最新文章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