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6

淮安经开区:千方百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发表时间:2024-06-12 05:14:46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5506    

今年以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社部门深入贯彻落实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方针,紧紧围绕经开区产业发展方向,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全面落实就业政策、紧扣企业群众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度解决“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这一结构性矛盾,确保企业“用工稳”,群众“求职顺”,落实好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激发就业政策活力,强化政策供给拓岗稳企

政策实,则保障强。今年以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社部门持续加大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将政策红利释放给“求职者”,并反作用于企业,实现“拓岗稳企”的目标。印发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开展2024年“春风行动”的通知》等文件,提出了稳就业增民生福祉、保用工促企业发展、提热度增强市场信心的总体要求。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就业见习、稳岗返还、创业补贴等各类就业政策,持续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支持市场主体稳定扩大就业岗位。

持续聚焦就业重点群体,充分用好用活就业创业各项政策,为高校毕业生、新业态群体、城镇大龄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低保户、残疾人等就业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通过“就业访民情”等服务载体,深入街办、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宣传、岗位推介、结对帮扶等工作,为重点群体送去就业创业政策“大礼包”,“一对一”解决他们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截至目前,累计帮助400余名高校毕业生等未就业青年开展就业见习,已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35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3人,落实就业创业政策资金1488.91万元,惠及企业职工超5000人次。

瞄准就业供需匹配,促进就业服务提质增效

需求准,则服务暖。今年以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社部门始终坚持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搭建用工求职“连心桥”,实现“双向奔赴”。截至五月底,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已经达到3799人,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今年,我们订单量增长较快,用工需求非常大,经开区人社部门始终与我们保持对接,通过多种途径为我们招聘员工,现在员工数量能够保持稳定,生产任务正在有序推进,我们对今年扩大生产充满了信心。”区重点企业天合光能人力资源负责人说道。

面对企业的用工需求,淮安经开区人社部门依托“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招聘活动载体,精准搭建供需服务平台,聚焦区内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重特大项目开展专项行动,累计组织线下专场宣传招聘活动47场次,开展 “直播带岗”“网络荐岗”等线上专场活动16场次,已经帮助企业招聘员工2万余人。与此同时,深入实施企业用工保障“一企一策”,根据企业需求,专门组织人力资源机构召开用工调度会、劳务对接会,组织重点企业带着1300余个岗位,走进甘肃龙陇西县“春风行动”招聘现场,开展省际劳务协作。

与此同时,淮安经开区人社部门坚持分类帮扶、精准施策,构建起多元化就业服务体系,向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常态化向社会推送发布招聘信息,深入企业挖掘就业岗位,搭建“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下乡招聘”“招聘进校园”“人才夜市”“访企探岗”等活动。截至目前,已经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66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服务企业招工引才2.15万人次。

推动职业技能提升,构建多元培训提能增智

技能强,则就业稳。“今年我参加了护理员培训,拿到了资格证书,现在和护理机构签订了劳动合同,每周定时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服务,工作时间灵活,工作家庭两不耽误,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家住钵池街道的王大姐说。

“去年淮安实施了长护险政策,长期护理正式纳入了保险体系,今年随着享受长护险待遇人数的增加,护理员出现了一定的缺口,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们组织开展了相关技能培训,帮助求职者提高技能,也为护理机构输送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双赢的效果。”该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说道。

今年以来,淮安经开区人社部门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让想学技术的群众真正掌握一门务工技能,让有技术无证书的群众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升务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今年,新增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28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35人,数字人才211人,均位居全市前列。

除此以外,江苏淮安经开区人社部门还积极推动“政校企”合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参与”的工作原则,利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累计合作培养新型学徒370人。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从业人员12.85万人,本科以上人才2.5万人、占19.46%,技能型人才4.57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总量的35.5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6.54%,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位于全市前列。(人社 马真飞)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最新文章

图文推荐